活动回顾 > 美术与文学的漫谈
2002年06月29日

美术与文学的漫谈

“在最平凡的地方,找出最绝妙的东西,这个才叫做艺术。” —— 黄永玉

活动亮点

“美术与文学的漫谈”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主办,马来西亚创价学会(SGM)、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及中央艺术学院协办的“美术与文学的漫谈”艺术讲座,于2002年6月29日马来西亚创价学会(SGM)综合文化中心举行。当日,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胡正跃阁下莅临主持开幕,主讲人为当今中国国宝级画家兼作家黄永玉教授,而主持这场讲座会是马来西亚华人协会会长戴小华。

出席的嘉宾有时任阿尔巴尼亚大使海达尔•穆内卡、时任SGM会长柯腾芳、马来西亚艺术学院院长锺金钩、时任中央艺术学院院长陆植华、时任马来西亚MSC国际资讯艺术学院名誉院长锺正山、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会长符永刚、中国著名作家和记者李辉、本地艺术家、文人、新闻界等约450人,座无虚席,场面格外热络。

黄永玉,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系土家族人。黄永玉教授是中国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黄教授受过小学和不完整的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 他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时他开始发表作品,之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他以绘声绘色的画作及木刻谋生。黄教授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黄教授喜与书为伴。他对听众们讲述了他小时候流浪的生活,身处兵荒马乱的年代背着书逃亡,但为了活命跑得更快,只能流着汗抹着泪把背上的书边跑边扔,减轻负担跑得更快。经历几番生死,黄教授侥幸地存活。所以,对于人或事都以比较客观的角度来看待。

用文字描绘细节,用画笔谱写生命

黄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写作心得和经验。他说写文章,写的是他的情感、友谊上的联系。还提醒听众,写文章尽量少用成语。他引用心理学上的“抵消规律”指出,文章高频率地使用成语,出现次数多了,人的下意识就会直接略过。如有必要,黄教授一定会在好笑的情况下才用它。谈到写作,他还和大家分享,他的表叔沈从文教他的写作技巧。在写小说的时候,一定要将细节多加描述,从人物行为、周围的景色去描绘想要带出的场景、氛围以及人物关系。

关于画画方面的心得,他指出现今很多人在写生、画风景、画花,让人产生“全世界都是一样的”错觉。黄教授为听众们提了两个方向:怎么去看写生的对象、怎么去改变乏味了的局面?画画不仅是一门战术,也是一门战略。画不仅是画得像而已,而是要为它赋予“什么”。这“什么”就得从画以外寻觅。黄教授建议要对书产生兴趣,与朋友、同行的畅聊见闻中寻找这“什么”。黄教授通过谭嗣同的诗词里理解到在最平凡的地方,找出最绝妙的东西,这个才叫做艺术。

黄教授在漫谈中将自己的故事以及多年的写作与作画的经验向听众娓娓道来。整场漫谈笑声与掌声不断,可见听众们也非常地享受黄教授给大家带来的讲座。

主讲人